周易正义查询

巽下坎上
井,改邑不改井,
井,以不变为德者也。
疏 正义曰:「井」者,物象之名也。古者穿地取水,以瓶引汲,谓之为井。此卦明君子脩德养民,有常不变,终始无改,养物不穷,莫过乎井,故以修德之卦取譬名之「井」焉。「改邑不改井」者,以下明「井」有常德,此明「井」体有常,邑虽迁移而「井体」无改,故云「改邑不改井」也。
无丧无得,
德有常也。
疏 正义曰:此明井用有常德,终日引汲,未尝言损;终日泉注,未尝言益,故曰「无丧无得」也。
往来井井。
不渝变也。
疏 正义曰:此明性常。「井井」,絜静之貌也。往者来者,皆使洁静,不以人有往来,改其洗濯之性,故曰「往来井井」也。
汔至亦未繘井,
巳来至而未出井也。
羸其瓶,凶。
井道以巳出为功也。几至而覆,与未汲同也。
疏 正义曰:此下明井诫,言井功难成也。汔,几也。几,近也。繘,绠也。虽汲水以至井上,然绠出犹未离井口,而钩羸其瓶而覆之也。弃其方成之功,虽有出井之劳,而与未汲不异,喻今人行常德,须善始令终。若有初无终,则必致凶咎,故曰「汔至亦未繘井,羸其瓶,凶」。言「亦」者,不必之辞,言不必有如此不克终者。计获一瓶之水,何足言凶?以喻人之修德不成,又云但取喻人之德行不恒,不能慎终如始,故就人言凶也。
《彖》曰:巽乎水而上水,井。
音举上之上。
疏 「《彖》曰」至「水井」。○正义曰:此就二体释「井」之名义。此卦坎为水在上,巽为木在下,又巽为入,以木入於水而又上水,井之象也。○注「音举上之上」。○正义曰:嫌读为去声,故音之也。
井养而不穷也,改邑不改井,乃以刚中也。
以刚处中,故能定居其所而不变也。
疏 正义曰:「井养而不穷」者,叹美井德,愈汲愈生,给养於人,无有穷巳也。「改邑不改井,乃以刚中也」者,此释井体有常,由于二五也。二五以刚居中,故能定居其所而不改变也。不释「往来」二德者,无丧无得,「往来井井」,皆由此刚居中,更无他义,故不具举《经》文也。
汔至亦未繘井,未有功也。
井以巳成为功。
疏 正义曰:水未及用,则井功未成,其犹人德事被物,亦是功德未就也。
羸其瓶,是以凶也。
疏 正义曰:汲水未出而覆,喻脩德未成而止,所以致凶也。
《象》曰:木上有水,井,君子以劳民劝相。
「木上有水」,井之象也。上水以养,养而不穷者也。相犹助也。可以劳民劝助,莫若养而不穷也。
疏 正义曰:「木上有水」,则是上水之象,所以为井。「君子以劳民劝相」者,劳谓劳赉,相犹助也。井之为义,汲养而不穷,君子以劳来之恩,勤恤民隐,劝助百姓,使有成功,则此养而不穷也。
初六,井泥不食,旧井无禽。
最在井底,上又无应,沈滞滓秽,故曰「井泥不食」也。井泥而不可食,则是久井不见渫治者也。久井不见渫治,禽所不向,而况人乎?一时所共弃舍也。井者不变之物,居德之地,恒德至贱,物无取也。
疏 「初六并泥」至「无禽」。○正义曰:初六「最处井底,上又无应,沈滞滓秽」,即是井之下泥汙,不堪食也,故曰「井泥不食」也。井泥而不可食,即是「久井不见渫治,禽所不向,而况人乎?故曰「旧井无禽」也。○注「井者不变之物」。○正义曰:「井者不变之物,居德之地」者,《繇》辞称「改邑不改井」,故曰「井者,不变之物,居德」者,《系辞》又云:「井,德之地」,故曰「居德之地」也。《注》言此者,明井既有不变,即是有恒,既居德地,即是用德也。今居穷下,即是恒德至贱,故物无取也,禽之与人,皆共弃舍也。
《象》曰:井泥不食,下也。旧井无禽,时舍也。
疏 正义曰:「下也」者,以其最在井下,故为井泥也。「时舍也」者,以既非食,禽又不向,即是一时共弃舍也。
九二,井谷射鲋,甕敝漏。
谿谷出水,从上注下,水常射焉。井之为道,以下给上者也。而无应於上,反下与初,故曰「井谷射鲋」。鲋,谓初也。失井之道,水不上出,而反下注,故曰「甕敝漏」也。夫处上宜下,处下宜上,井巳下矣,而复下注,其道不交,则莫之与也。
疏 正义曰:「井谷射鲋」者,井之为德,以下汲上。九二上无其应,反下比初,施之于事,正似谷中之水,下注敝鲋,井而似谷,故曰「井谷射鲋」也。鲋谓初也。子夏《传》云:「井中虾<虫麻>,呼为鲋鱼也。」「甕敝漏」者,井而下注,失井之道,有似甕敝漏水,水漏下流,故曰「甕敝漏」也。
《象》曰:井谷射鲋,无与也。
疏 正义曰:「无与也」者,井既处下,宜应汲上。今反养下,则不与上交,物莫之与,故曰「无与也」。
九三,井渫不食,为我心恻,可用汲。王明,并受其福。
渫,不停汙之谓也。处下卦之上,复得其位,而应於上,得井之义也。当井之义而不见食,脩巳全洁而不见用,故「为我心恻」也。为,犹使也。不下注而应上,故「可用汲」也。王明则见照明,既嘉其行,又钦其用,故曰「王明,并受其福」也。
《象》曰:井渫不食,行恻也。
行感于诚,故曰「恻也」。
求王明,受福也。
疏 「九三井渫不食」至「王明并受其福」。○正义曰:「井渫不食」者,渫,治去秽汙之名也。井被渫治,则清洁可食。九三处下卦之上,异初六「井泥」之时,得位而有应於上,非「射鲋」之象。但井以上出为用,犹在下体,未有成功。功既未成,井虽渫治,未食也。故曰「井渫不食」也。「为我心恻」者,为,犹使也。井渫而不见食,犹人脩巳全洁而不见用,使我心中恻怆,故曰「为我心恻」也。「可用汲,王明,并受其福」者,不同九二下注而不可汲也,有应於上,是可汲也。井之可汲,犹人可用。若不遇明王,则滞其才用。若遭遇贤主,则申其行能贤主既嘉其行,又钦其用,故曰「可用汲,王明,并受其福」也。
六四,井甃,无咎。
得位而无应,白守而不能给上,可以修井之坏,补过而巳。
疏 正义曰:「六四,井甃无咎」者,案:子夏《传》曰:「甃亦治也,以砖垒井,脩井之坏,谓之为甃。」六四得位而无应,自守而巳,不能给上,可以脩井崩坏。施之于人,可以脩德补过,故曰「井甃无咎」也。
《象》曰:井甃无咎,脩井也。
疏 正义曰:「脩井」者,但可脩井之坏,未可上给养人也。
九五,井洌,寒泉食。
洌,絜也。居中得正,体刚不挠,不食不义,中正高絜,故「井洌寒泉」,然后乃「食」也。
疏 正义曰:余爻不当贵位,但脩德以待用。九五为卦之主,择人而用之。洌,絜也。九五居中得正,而体刚直。既体刚直,则不食污秽,必须井絜而寒泉,然后乃食。以言刚正之主,不纳非贤,必须行絜才高,而后乃用,故曰「井洌寒泉,食」也。
《象》曰:寒泉之食,中正也。
疏 正义曰:以「中正」者,若非居中得正,则任用非贤,不能要待寒泉,然后乃食也。必言「寒泉」者,清而冷者,水之本性,遇物然后浊而温,故言寒泉以表絜也。
上九,井收。勿幕有孚,元吉。
处井上极,水巳出井,井功大成,在此爻矣,故曰「井收」也。群下仰之以济,渊泉由之以通者也。幕犹覆也。不擅其有,不私其利,则物归之,往无穷矣,故曰「勿幕有孚,元吉」也。
疏 正义曰:收,式胄反。凡物可收成者,则谓之收,如五谷之有收也。上六,处井之极,「水巳出井,井功大成」者也,故曰「井收」也。「勿幕有孚,元吉」者,幕,覆也。井功巳成,若能不擅其美,不专其利,不自掩覆,与众共之,则为物所归,信能致其大功,而获元吉,故曰「勿幕有孚,元吉」也。
《象》曰:元吉在上,大成也。
疏 正义曰:上六所以能获「元吉」者,只为居「井」之上,并功大成者也。
六十四卦表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 ← 上卦 ↓ 下卦 |
![]() | ||||||||
![]() | ||||||||
![]() | ||||||||
![]() | ||||||||
![]() | ||||||||
![]() | ||||||||
![]() | ||||||||
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