易程传查询

 艮下艮上 

艮,《序卦》:「震者动也,物不可以终动。止之,故受之以艮。」艮者,止也。 动静相因,动则有静,静则有动。物无常动之理,艮所以次震也。艮者,止也。不曰止者,艮,山之象,有安重坚实之意,非「止」义可尽也。乾坤之交,三索而成艮。一阳居二阴之上,阳动而上进之物,既至於上,则止矣。阴者静也,上止而下静,故为艮也。然则与畜止之义何异?曰畜止者,制畜之义,力止之也;艮止者,安止之义,止其所也。

艮其背,不获其身;行其庭,不见其人。无咎。

人之所以不能安其止者,动於欲也。 欲牵於前,而求其止不可得也。 故艮之道,当艮其背,所见者在前,而背乃背之,是所不见也。止于所不见,则无欲以乱其心,而止乃安。不获其身,不见其身也,谓忘我也。无我则止矣;不能无我,无可止之道。行其庭,不见其人,庭除之间,至近也。在背则虽至近不见,谓不交於物也。外物不接,内欲不萌,如是而止,乃得止之道於止,为无咎也。

《象》曰:艮,止也。时止则止,时行则行,动静不失其时,其道光明。

艮为止,止之道,唯其时。行止动静,不以时则妄也。不失其时,则顺理而合义。 在物为理,处物为义,动静合义理,不失其时也,乃其道之光明也。君子所贵乎时。仲尼行止久速是也。艮体笃实,有光明之义。

艮其止,止其所也。

艮其止,谓止之而止也。止之而能止者,由止得其所也。止而不得其所,则无可止之理。夫子曰:於止知其所止,谓当止之所也。夫有物,必有则。父止于慈,子止于孝,君止于仁,臣止于敬,万物庶事,莫不各有其所,得其所则安,失其所则悖,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,非能为物作则也,唯止之各於其所而已。

上下敌应,不相与也。

以卦才言也,上下二体以敌相应,无相与之义。阴阳相应,则情通而相与;乃以其敌,故不相与也。不相与,则相为背,为艮其背,止之义也。

是以不获其身,行其庭不见其人,无咎也。

相背,故不获其身。不见其人,是以能止。能止,则无咎也。

《象》曰:兼山,艮,君子以思不出其位。

上下皆山,故为兼山。此而并彼,为兼,谓重复也,重艮之象也。君子观艮止之象,而思安所止,不出其位也。位者,所处之分也。万事各有其所,得其所则止而安。若当行而止,当速而久,或过或不及,皆出其位也,况踰分非据乎。

初六,艮其趾,无咎,利永贞

六在最下,趾之象。趾,动之先也。艮其趾,止于动之初也。事止于初,未至失正,故无咎也。以柔处下,当趾之时也,行则失其正矣,故止乃无咎。阴柔患其不能常也,不能固也,故方止之初,戒以利在常永贞固,则不失止之道也。

《象》曰:艮其趾,未失正也。

当止而行,非正也。止之于初,故未至失正。事止于始,则易,而未至於失也。

六二 艮其腓*,不拯其随,其心不快。

六二居中,得正得止之道者也。上无应援,不获其君矣。三居下之上,成止之主。主乎止者也,乃刚而失中,不得止之宜。刚止于上,非能降而下求二,虽有中正之德,不能从也。二之行止,系乎所主,非得自由,故为腓之象。股动,则腓随动,止在股而不在腓也。二既不得以中正之道,拯救三之不中,则必勉而随之,不能拯而唯随也。虽咎不在己,然岂其所欲哉。言不听,道不行也。故其心不快,不能行其志也。士之处高位,则有拯而无随。在下位,则有当拯,有当随,有拯之不得而后随。

注*:腓,音ㄈㄟˊ,小腿。

《象》曰:不拯其随,未退听也。

所以不拯之,而唯随者,在上者未能下从也。退听,下从也。

九三,艮其限,列其夤*,厉薰心。

限,分隔也。谓上下之际,三以刚居刚而不中,为成艮之主,决止之极也。已在下体之上而隔上下之限,皆为止义,故为艮其限,是确乎止而不复能进退者也。在人身如列其夤。夤,膂也,上下之际也。列绝其夤,则上下不相从属,言止于下之坚也。止道贵乎得宜,行止不能以时而定于一,其坚强如此,则处世乖戾,与物睽绝,其危甚矣。人之固止一隅(ㄩˊ角落)而举世莫与宜者,则艰蹇(ㄐㄧㄢˇ难也)忿畏焚挠其中,岂有安裕之理?厉薰心,谓不安之势,薰烁其中也。

注*:夤,ㄧㄣˊ,夹脊肉。膂(ㄌㄩˇ),脊骨

《象》曰:艮其限,危薰心也。

谓其固止,不能进退,危惧之虑,常薰烁其中心也。

六四,艮其身,无咎。

四大臣之位,止天下之当止者也。以阴柔而不遇刚阳之君,故不能止物,唯自止其身,则可无咎。所以能无咎者,以止于正也。言止其身,无咎,则见其不能止物。施於政,则有咎矣。在上位而仅能善其身,无取之甚也。

《象》曰:艮其身,止诸躬也。

不能为天下之止,能止于其身而已,岂足称大臣之位也。

六五,艮其辅,言有序,悔亡。

五,君位,艮之主也,主天下之止者也。而阴柔之才不足以当此义,故止以在上,取辅义言之人,之所当慎。而止者,惟言行也。五在上,故以辅言。辅,言之所由出也。艮於辅,则不妄出而有序也。言轻发而无序,则有悔。止之于辅,则悔亡也。有序,中节有次序也。辅与颊舌,皆言所由出,而辅在中。艮其辅,谓止于中也。

《象》曰:艮其辅,以中正也。

五之所善者,中也。艮其辅,谓止于中也。言以得中为正。止之于辅,使不失中,乃得正也。

上九,敦艮,吉。

九以刚实居上,而又成艮之主。在艮之终,止之至,坚笃者也。敦,笃实也。居止之极,故不过而为敦。人之止,难于久终,故节或移於晚守,或失於终事,或废於久,人之所同患也。上九能敦厚於终,止道之至善,所以吉也。六爻之德,唯此为吉。

《象》曰:敦艮之吉,以厚终也。

天下之事,唯终守之为难。能敦於止,有终者也。上之吉,以其能厚於终也。

 

 

 

 

六十四卦表

天火字典